![]()
| 李明丨百花争妍——美术报首届中国美术作品邀请展浏览数:27次
![]() ![]() 李明 1966年生于郑州,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书画院院长,’97中国画坛百杰,中国美协河山画会副秘书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荣宝斋画院教授,河南美协山水画艺委会主任。一级美术师,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原文化名家。 写生漫谈 李明 写生是美术创作永恒的主题,是画家一生的作业,是美术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以写生功力之强而成为大师者代不乏人。“写生应该不是视觉景象的简单复制和转移,而应该是作者心灵脉搏律动的痕迹,是胸臆吐纳宣泄的气场。一个好的画家在用画笔描绘自然、人文内在生命力和表现性的同时,又总是注入了格调与意境的心血,实现着‘天人合一’的理想。”纵观古今,五代荆浩隐居太行洪谷,画松万本,方如其真;元黄公望卧游富春,领略江山钓滩之胜,而成就《富春山居图》的绝唱;明王履履太华,“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而成自家面貌;清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方得黄山之灵。今人陆俨少乘筏出川,以性命和激流相搏,三峡壮丽尽收眼底;傅抱石率领江苏画家壮游两万三千里,尽览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之江山胜概,奠定新金陵画派之基调;李可染背负画具,跋涉四方,写生半载有余而不归,为祖国河山立传,终成李家山水。古今大师以他们的卓绝胆识为“天人合一”的理想做出了各具特色的注脚。而同一时期的西方画坛以明显区别于东方的写生方式同样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无论是中世纪以前的古典绘画,还是文艺复兴以来以印象派为代表的画派,都诠释了写生的核心理念,为我们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养分。 ![]() ▲豫南古镇图 68×68cm 进入新世纪以来,写生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和强化,它成为以写实为主要表现方法的画家捕捉新鲜感受,锤炼笔墨、搜集创作素材不可或缺的手段,同时也是美术高等院校、各级画院进行基础教堂的重要方法,是临摹与创作之间最为重要的环节。写生的妙处在于,一是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取临摹的原型,把从传统中学到的石法、树法等程式一一应用到对景写生中;二是可以进行对景创作练习,锻炼构图能力和取舍功夫,从而为今后的创作整体提高艺术素养和技术含量;三是当创作语言陷于老套路,有结壳现象、或创作思绪僵化,缺乏新思路时,写生让你面对自然,忘掉从前,并从其中生发出新的表现手法。 重视写生、勤于写生、善于写生,是目前中国画回归传统的征兆。古人重视写生,主要是注重感受,注重个人性情的抒发和独特的行走体验,诸如“饱游饫览”、“江山卧游”、“坐破苔衣”等都是最基本的方式,因此才有北宋的大山大水,南宋的边角之趣,元人的孤高空寂以及明清的清淳峻逸,皆为后世楷模;今人勤于写生,更要善于写生,写生要有发自内心的强烈愿望,要体现出精神境界,这样的写生才能有生命的张力,才能调动自己全部的心智,才能感动观众。 李明作品欣赏 ![]() ▲松云朝晖图 145×366cm ![]() ▲溪山胜览图 98×203cm ![]() ▲雪原清辉图 190×145cm ![]() ▲惠远晨钟 50×60cm ![]() ▲天河润太行 145×220cm ![]() ▲嵩岳胜览图 350×250cm ![]() ▲丝路古道 220×145cm ![]() ▲深山哨卡 50×60cm ![]() ▲林虑秋云图 190×170cm 下一篇: 当代水墨艺术的探寻者
|
|